Rnz中文 / 2023年大选

华裔参政少,原因何在?华人:不要“摆设”,要有所作为

11:33 am on 12 September 2023

2014年大选中,华裔候选人一同出席活动鼓励华社积极投票。上图左起:王小选、霍建强、杨健、杨宗泽。 Photo: Supplied

新西兰政界缺乏华裔代表,是学者、政治人士以及一些普通选民的共识,从文化传统、种族歧视,到地缘政治,再到新移民所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大家对原因各有看法,但是都希望能看到更多华人参政,并真正有所作为。

2018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亚裔群体,华裔人口约为24.8万,占新西兰总人口近5%。按人口比例计算,华裔应该在有约120个席位的国会中有6名代表,但当前只有一名华裔议员。

从1996年实行混合议员比例代表制( 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MMP)以来,历史上总共也只产生过五名华人议员。

他们分别是:黄徐毓芳(国家党,1996-2011)、王小选(行动党,2004-2005)、霍建强(工党,2008-2014;2017-2020)、杨健 (国家党,2011-2020)和陈耐锶(工党,2020至今)。除了黄徐毓芳曾在2008年赢得当时新成立的Botany选区,其他均为排名议员。

本次大选,共有8名华裔参选,国家党两名,工党一名,行动党三名,绿党一名,机遇党一名,而且排名都不算靠前。

而仅次于华裔的新西兰第二大亚裔群体,印度裔此次共有超过14名候选人,而且总体排名比较靠前,在此前的议会中也拥有更多议员。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New Zealand Contemporary China Research Centre)主任、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杨杰生(Jason Young)说,新西兰议会没有很好地反映华裔人口总数。

他说,MMP制度的本意就在于能选出一个能代表更多利益群体的国会,但很多人也希望议会能更好地反映新西兰当代社会。

"新西兰政府,乃至更广泛的政治领域,都应该更好地反映当地华人社群," 杨杰生说。他还表示,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华裔很少参选,还有待更多研究。

杨杰生认为种族主义、地缘政治的紧张都是影响华人参政的因素。 Photo: Supplied

原因:传统文化、地缘政治,语言障碍,还是种族主义?

杨杰生认为,新西兰悠久的种族主义历史,可能影响华裔参政。"最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也可能使人们更关注中国在影响新西兰华裔方面所做的工作。"

华人文化里有"韬光养晦"的说法,即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还曾被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作为外交方针。但杨杰生并不认为传统文化是阻碍华人参政的原因。

"欧洲文化也只在过去100年左右才接受了普选和政治代表权。我认为没有任何文化原因会阻止华裔参选议员的意愿。各政党有责任鼓励我们的民主政治领域有更多华人代表。"

今年参加大选的部分华裔候选人,工党的陈耐锶(左上)、行动党的杨丽君(右上)、绿党的南西(左下)和国家党的陆楠(右下)。 Photo: Supplied

行动党华裔候选人杨丽君(Christine Young)则认为传统文化观念,是阻止华人参政的一个重要因素。她说尽管来自不同地方的华裔对事情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文化上有共通之处。

"我认为这部分是因为我们不想'引人注目'或'惹事'的文化。儒家价值观包括和谐相处和保持谦虚。而西敏制(议会民主制),正如我们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具有对抗性和斗争性的。这对华人心理来说,可能没什么吸引力。"

她说新西兰需要更多的华裔和亚裔参政,以增加国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议会公平地代表所有族裔。

"我认为议会拥有广泛的意见、观点和背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真正代表新西兰努力实现的多民族自由民主社会。"

绿党华裔候选人南西 (Lawrence Xu-Nan)不同意传统文化是阻挠华人参政的因素。他认为华裔文化非常多元,很难用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定性。

他说社会对新西兰华裔的身份和价值观存在误解,而且对如何增强华裔的代表性也缺乏真正的关注,这一点也反映在各党派华裔候选人排名都不靠前的事实上。

"我们总是被当成一个整体来解读,但正如我所说,我们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群体。当某个华裔公众人物有负面新闻的时候,批评声会波及所有华人," 他说。

"(排名问题)向华裔社群传达了一个信号,即各政党对华裔在新西兰的贡献缺乏尊重,这会降低他们的政治参与度,也意味着参选的华人会少,然后再导致各政党对我们的贡献缺乏认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南西强调, "中国政府" 和"华人" 是不同概念,虽然关于中国的地缘政治争议不会降低华人的参政意愿,但不论是否来自中国,华裔候选人的确会在竞选活动中觉得不安全。

工党候选人陈耐锶认为,华裔对新西兰政党和政治框架的理解,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影响华人参政的主要原因。

人们可能对是否要加入某个政治党派有不同看法,对投票、宣传、辩论和媒体也不熟悉,而且很多新移民认为追求好的生活比远大的公民理想更重要。

"我认为,当在新西兰生活和成长,并且说英语的第二代移民成长起来的时候,华裔的政治代表情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国家党国会议员杨健认为语言和文化障碍是一大原因。而且,他说尽管当前的国际环境会给华裔参政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新西兰缺乏亚裔代表并不是近年才有的问题。

"数量确实很重要。这不仅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还会给华人社区带来更多信心,鼓励年轻一代从政," 他说。

"新西兰是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一些大党的确很注重多样性。尽管各个政党在招募华人候选人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但鼓励华人积极参政、参选也是华人社群的责任。"

奥克兰历史上首位华裔议员,目前已卸任的杨宗泽(Paul Young)说不仅是华裔,亚裔整体都没有在政治领域被很好地代表。他认为对于新移民面临的各种障碍,政府机构没有进行很好的相关教育。

"由于新西兰有大量移民,特别是华人和印度人。如果他们积极参与政治,而且做得不错,这不仅会使他们受益,还会使整个国家和每个社区受益。"

学者、作家莫志明说国会应该有更好的华人代表,而不是被当做摆设或筹款机器。 Photo: Supplied

拒绝"摆设"和"筹款机器"

作家莫志明(Tze Ming Mok)不认为传统文化是阻碍华人参政的因素,因为很多亚洲地区的华人都曾进行过民主运动。

她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对新西兰政治的干预,也导致了一些来自大陆的候选人对种族主义特别警惕。

她说在西方社会,华裔是被边缘化的移民,或者是边缘化移民的后代,通过"韬光养晦"和积累物质财富来获得安全感,同时没有太大的社会或政治权力基础。

"一般来说,移民参与选举政治的程度较低,首先是语言、文化和社会障碍的结果,然后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包容性的制度性种族主义所造成的障碍。"

莫志明说,华人对地方政治的参与度很高,尤其是 "老一辈" 华人,来自英联邦背景的、台湾或香港的华人或者英语能力很好的1.5代移民。但是在国家层面,制度性种族主义造成了很大障碍。

"历史上,两个主要政党在发展和挑选亚裔候选人方面都做得很差,"她说。这两个政党不了解华人和亚裔社区的多样性,往往把华人作为摆设和筹款机器。

虽然也认为华人没有在政治层面得到很好的代表,莫志明说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

"除非真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否则华人国会议员的数量没有任何意义,"她说。"当然,我希望看到国会有更好的、更多元的华人代表。但关键词是'更好'。"

"拥有更多的华人议员,需要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理解多元华人社区的利益和需求,而不是为了帮助政党筹款而进行的象征性选择。"

前工党国会议员霍建强(Raymond Huo)也认为新的政府应该杜绝这种象征主义(tokenism)和居高临下的态度。

"拥抱多元文化主义需要真正将移民视为国家的一部分,不要将他们视为二等公民,或者政治或经济失败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