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将到来,奥克兰的烘焙工厂和烘焙店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不用再日夜赶制月饼。
中国素有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的传统,新西兰华人移民也把这些习俗带到了他们新的家乡,并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象征团圆的月饼,流派众多,关于其起源也众说纷纭。在新西兰,除了传统的广式和苏式月饼,还可以看到冰皮月饼、螺旋酥,以及用芸豆做成的日式桃山月饼等等。
奥克兰的Dearie Cake为烘焙店和一些公司提供定制服务,创始人王兰登说他们从4月就开始准备生产,目前共计售出了2000盒、近2万个月饼。
中秋几乎是仅次于春节的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其他节日的传统食物,比如粽子,王兰登说华人似乎更愿意在中秋节消费,购买月饼赠送亲友、客户,创造沟通的机会。他说,对于移民来说,吃月饼可以"睹物思情"。
"对月饼的回忆,更多的是一种思乡的感觉,不是因为怀念月饼。华人怀念的是月饼背后的故事,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故事,尤其漂泊在海外的华人。"
"不管好吃不好吃,一年一次,人们的思乡之情,也通过这个体现出来,尤其是吃到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就感觉回家了。"
王兰登说,新西兰本地并不生产一些月饼原料,比如枣泥、莲蓉和咸蛋黄等,需要找供应商供货。他说,在新西兰传承月饼和月饼文化,除了保留 "老的东西",还需要改良和创新。
"比如黄油代替猪油,鸡蛋代替鸭蛋,以减少腥味,但是代替太多了也不像本来的东西," 他说。在口味上,也借鉴中国商家进行了创新,引入了杨枝甘露和绿茶梅子等口味。
在奥克兰拥有两家分店的西点特工Cake4U两个月前就开始售卖月饼,创始人张华说,目前已经售出了几千盒、总计大概2万多个月饼。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中秋节挺重要的,我感觉在仪式感上甚至超过了春节,"他说。"从大家的消费习惯上来看,虽然我们春节也会推出一些礼盒,但是没有中秋节这么受欢迎。"
他的烘焙店主要制作广式和苏氏月饼,以及一些当下受欢迎的新式月饼,比如流心奶黄、冰皮和桃山月饼。张华说有时候会对月饼做一些改良,比如减糖和口味的更迭。
忙的时候,他和员工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仓库里也都堆满了月饼,而且前来购买月饼的不止是华人。有些其他族裔的人可能过来买月饼送给华人朋友,他说。
疫情期间,因为客户取消订单,以及运输能力受到限制,张华说他的店损失很大,不过现在已经恢复了正常。
虽然新西兰正值春季,但是在此刻庆祝"中秋"并不奇怪,他说,"这是根植在华人血液里的节日,不会受季节变换的影响。"
张华的两个女儿都在新西兰出生、长大,几年前在孩子们读小学的时候,他还去孩子们的学校讲过关于 "嫦娥奔月"的传说,带了月饼去分享,不过,他说下一代对中秋节并没有太多特殊感情。
"她们肯定没有我们这代华人那么敏感。她们知道这个节日,但是觉得可有可无,没有这么重视,"他说。他还认为华人家长有必要继续给下一代讲述中秋传说、介绍月饼,传承中秋文化。
"因为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是华人,希望能传承下去,希望能影响到下一代。"
有20年历史的奥克兰烘焙店向阳坊主打广式月饼,同时也制作少量的苏式酥皮月饼。月饼制作负责人陈昱吉说,大概四分之一的产品是新奇口味,包括菠萝、抹茶、紫薯、巧克力等,大部分都是传统口味,比如五仁、莲蓉、豆沙、栗子和枣泥。
"和中国国内比口味还是少,因为市场小,"她说。因为平时工作忙,很少联系家人,借着中秋节,会想起来给同样在奥克兰的父母打个电话,一起吃个饭。
陈昱吉十多岁时随父母移民来到新西兰,说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不如父辈深刻,但是也希望传统能够被延续。
"传统食物还是需要在本地传承下去,因为它代表的东西很多,寄托的东西很多,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注: 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皮薄馅大,皮馅油含量高,表面光泽突出,吃起来口感细滑。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和江浙周边,饼皮酥松、层层叠叠,口感细腻绵软。
除了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缅甸等亚洲国家也有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月圆的传统,只是对节日名称有不同的叫法,也有不同的传统食物和习俗。
广式月饼配方
(由西点特工 Cake4U提供)
食材:糖浆152g, 枧水(也称碱水)4.8g, 花生油64g,高粉10g,低粉206g
步骤:
- 糖浆与枧水充分拌匀,慢速搅拌约15分钟,快速5分钟;
- 分5-6次加入花生油,每次确定前次充分吸收均匀后再加第二次;
- 花生油混合物充分拌匀,再加入面粉拌匀,醒3个小时;
- 以皮和馅2:8的比例包馅,然后打模,在模具上放少许面粉有助于脱模;
- 家用烤箱200度,烤5-6分钟,着色后取出;
- 以3个蛋黄,1个全蛋的比例,搅拌均匀,过筛,刷月饼凸起的部分,再入烤箱烤5-6分钟至金黄色;
- 取出月饼后趁热密封,密封盒越小越好,放置1周左右至回油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