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z中文 / Rnz中文 精选新闻

新西兰校园霸凌问题严重,专家呼吁家长多关心孩子

09:38 am on 17 May 2024

本周五(5月17日)是新西兰的"粉红衬衫日"(Pink Shirt Day),很多学校和公司都会鼓励学生或员工穿上粉色的服装,表达对霸凌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霸凌行为的反对。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新西兰是世界上校园霸凌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学者和社会工作者都呼吁家长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如有问题,能够尽早发现。

专门为亚裔提供服务的亚裔家庭服务中心(Asian Family Services,简称AFS)表示,新西兰社会还需要提供更多文化适宜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需求。

"快乐教育"不快乐

今年2月,8岁的 Noah(化名)在妈妈的陪护下,从中国来到新西兰东区的一所小学体验三周的短期留学。妈妈肖女士说,他们原本期待的快乐教育,却给Noah留下了阴影。

肖女士说,第一周孩子回来说有小朋友在沙坑里把他推倒了,她当时以为被推只是因为误会,所以没有太在意。

后来,同一群小朋友说要购买Noah的眼镜,并拿走了他的眼镜,但并不是真正地付钱购买。后来Noah把眼镜要了回来,但是当时,肖女士仍然认为可能只是孩子们之间在开玩笑。

她说,看到孩子不开心,她以为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她还鼓励孩子要积极融入。

再后来,Noah被同一群小朋友扒裤子,并被问他是否会说英文。再之后,扒裤子的事情又发生了几次。在其他同学报告老师之后,肖女士接到了学校的电话,才明白问题没那么简单。

肖女士说,学校通过电话和邮件给她讲述了事情的发生,并表示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问题。但是肖女士对处理感到不满,于是在其他家长的帮助下联系了教育部和校董会。后来校长才联系了她,双方进行了面谈。

最后,涉事学生给Noah写了一封道歉信,学校也在Noah的年级集会上对学生们进行了告诫,并在课间把涉事学生与Noah分开,让他们没有机会再接近他。

肖女士说,她认为学校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帮助,她也提醒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言行是否发生变化,对可能存在的霸凌问题尽早介入,进行处理。

"我希望家长不要太乐观,认为国外是'快乐教育',把孩子送进去就什么都不管。孩子吃了'哑巴亏',如果不会说,会造成很大影响,"她说。

"(要)稍微有点警惕……鼓励孩子有什么事情多说,家长用心地听一听……可能我对孩子也少了点信任,才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Noah(化名)在奥克兰东区的一处海滩。 Photo: Supplied

学校在给RNZ的回复中表示,学校认真对待任何关于霸凌行为的报告,也会按照适用的政策和流程来对事件进行处理,并表示"学生、教师和家庭的安全和福祉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2024年2月,在收到一起报告后,学校遵循流程,包括与相关学生家长的多次会面。教育局也知晓相关情况,经双方同意,此事已得到解决,相关学生也提供了道歉信。"

霸凌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霸凌是针对一个人的反复和故意的攻击、故意和反复地伤害,以及让另一个人感到不适的行为,可能是肢体上的(比如踢打),也可能涉及敲诈勒索(强迫受害者交出其财物),也可能是口头上的(谩骂和嘲笑),或者关系上的(传播流言、公开羞辱或诱导他人对某人进行排斥等)。

教育部表示,霸凌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故意为之,故意伤害他人;
  • 在关系中滥用权力,霸凌者与被霸凌者之间存在真实的或者可感知的不对等,可能与体型、年龄、性别、社交地位或者数字能力(digital capability)有关;
  • 非一次性的,而是重复性的,而且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比如一个或者一群学生持续地对另一个学生进行挑衅,让他们感到难受;
  • 霸凌涉及可能有害行为,不属于正常成长过程。

教育部提供的信息表示,在新西兰,36%的5年级学生和38%的9年级学生都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遭到霸凌,15岁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33%)表示自己从未受到过霸凌。

在霸凌行为中,"被取笑"和"被故意排除在活动之外"最为常见,而最容易受到霸凌的学生为男性、残疾、彩虹社群、学习表现较差者以及出身弱势群体等。

有27%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参与霸凌,而且参与霸凌他人的学生中有多达三分之一可能也曾经遭遇霸凌。

有些霸凌行为与种族主义和歧视有关,但是两者不存在必然联系,比如有些被霸凌最严重的群体,表示自己并未受到过多的种族歧视,反之亦然。

奥克兰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吴凯恩(Kahn Tasker)说,学生们参与霸凌行为存在不同的原因,但共性在于对权力的争夺,通过地位、影响力,让自己表面看起来很有权力。

"从基本层面来说,很多时候霸凌与寻找归属感有关。霸凌者希望提升自己的地位,有时候是关于偏见,可能与(学生们)感知到的差异有关……比如族裔、外貌,以及其他所感知到的差异," Tasker说。

"孩子们还在学习如何作为群体的一员,发展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身份认知。霸凌可能是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得以寻找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

他说,霸凌行为可能会极大地损害被霸凌者的自尊心,减弱他们的自我认知,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Tasker还说,霸凌者通过欺凌他人得到满足,有可能在成年之后仍然继续这种行为模式,而被霸凌者因为被攻击,则有可能在成年之后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产生问题,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被霸凌者的家长们需要能够与孩子们展开坦诚的对话,发现孩子们的特殊变化,比如孩子可能变得孤僻,不愿意告诉家长一天中发生了什么……家长需要能够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被听到、被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奥克兰小学校长协会(Auckland Primary Principals' Association)会长、Remuera Intermediate School校长Kyle Brewerton说,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霸凌问题。

奥克兰小学校长协会(Auckland Primary Principals' Association)会长、Remuera Intermediate School校长Kyle Brewerton。 Photo: RNZ / Yiting Lin

他说,霸凌是"不断重复的、有针对性的",比如总是有事无事地挑刺,让被霸凌者感到难受,这与偶尔发生的刻薄行为不同,比如被推了一下或者被骂了一句。

"大多数学校都有很好的政策和系统来支持这些年轻人,但是霸凌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所以非常难以处理。……对于如何减少校园内的霸凌行为,我们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Brewerton说。

他还说,网络霸凌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估计有80%的霸凌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Snapchat就是十多岁的孩子常用的渠道。

"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某人在学校里做了什么事,然后取笑此人,然后其他孩子也加入进来,最后变成了一群孩子取笑某个学生。这里也存在'权力'的问题,被霸凌者会感觉自己变得渺小而且感到难堪。"

他说,教育部提供了很多资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反霸凌项目,警方也推出了名为"Kia Kaha"的项目,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霸凌,以及如何应对霸凌。

他们(被霸凌者)可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经历,而且会担心如果他们说了什么,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Brewerton说。

"很重要的是,你必须站出来说话,不管是报告家人、父母,还是老师,甚至是另一位学生……最好是告诉大人,因为大人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助你,不让你受到进一步伤害,保护你,"他说。

"对于家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告诉父母,父母需要找到老师……孩子往往会央求父母不要告诉任何人,但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为了保护他们……必须让老师知道。"

文化适宜的反霸凌资源

AFS首席执行官冯美佳(Kelly Feng)告诉RNZ,在向其机构寻求帮助的人群中,不乏因为霸凌而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她说,在新冠疫情期间,还有些亚裔孩子因为种族而被针对。

她说,很多在新西兰长大的孩子,虽然英文没有问题,但是因为背景和文化的问题,比如被中国家长养大,被教导"以和为贵"等,而可能在受到霸凌后不去为自己发声。

亚裔家庭服务中心首席执行官冯美佳(Kelly Feng)。 Photo: RNZ / Yiting Lin

"为什么华人孩子往往学习很好,但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却没有主流社会的孩子那么高?……(他们)要在华人和新西兰人这两个世界来回切换,需要面对学习和家庭,如果再受到霸凌,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冯美佳说。

她说有些孩子需要心理辅导或者治疗性的心理咨询,严重些的,甚至需要看精神科医生或者服药,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终生受到影响。

冯美佳说,很多华人都有着"自省"的习惯,所以她提醒父母在听孩子讲述事情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责怪和评判,对孩子说'肯定是你做得不好,才会怎样',而是专心听孩子把故事讲完。

"家长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创伤造成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弥补的。家长应该尽量作为一个聆听者,早发现,从小问题开始早处理,早教孩子如何去应对,有必要的话,要与学校一些主管去交流," 冯美佳说。

她还说,孩子们往往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多与孩子交流,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孩子如何去正确地面对霸凌问题。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冯美佳自己也会经常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通过换位思考来懂得如何面对和处理问题。

学校也有义务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严肃处理霸凌问题,创造对霸凌"零容忍"的文化,同时,应该开发更加文化适宜的资源,冯美佳说。

"学校和机构应该多制作一些资料,帮助提高大家的意识,教人们怎么去处理、怎么去面对、用什么方法……好多(资料)都是英文的,没有翻译成相对文化适宜、针对华人的、亚洲人的资料。……文化适宜、语言适宜的资源是缺失的。"

根据新西兰教育部提供的信息,新西兰是世界上校园霸凌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Photo: 123RF

如何应对霸凌

精神健康基金会(Mental Health 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Shaun Robinson提醒说,孩子们如果遭到霸凌,一定要记住自己并不孤单,可以说出来并且寻求帮助。

"无论是在家、在校,还是在参与体育运动、参与社区团体或外出活动的时候,你都有权受到尊重并感到安全," Robinson说。他还给被霸凌的孩子及其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孩子来说,遇到霸凌时可以:

  • 保证镇定,稳定情绪,不要多说什么,然后离开现场;
  • 对让自己感到自信和骄傲的事情保持专注,不要让霸凌者的言行影响到自己;
  • 寻求支持,与自己信任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比如朋友、父母、老师、教练或辅导员;
  • 避开不安全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在午餐或者放学后待在人多的地方;
  • 和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朋友在一起;
  • 对霸凌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保持警觉,如果感觉难过或不安全,需要找大人寻求帮助。

Robinson也同样提醒家长严肃对待孩子们的担忧,并帮助他们制定应对计划:

  • 在遭到霸凌时,最初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比如无视霸凌行为,可以要求霸凌者停止霸凌行为。如果霸凌行为没有停止,则离开并告诉别人;
  • 想想如果被霸凌,可以告诉谁;
  • 如果霸凌通常发生在某个地方,告诉孩子们如何避开那个地方;
  • 鼓励孩子们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或者待在人多的地方;
  • 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活动,或者把朋友带回家。

教育部运营与集成(Operations and Integration)负责人Sean Teddy说,教育部一直在为学校提供支持,帮助学校发展安全、包容的环境,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来提供反霸凌信息

"所有学生和教职工都应该在学校里感到安全。我们鼓励和支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保证霸凌事件能够得到快速、安全和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事件相关儿童和青少年的福祉和学习的影响。"

"粉色衬衫日"于2007年始于加拿大,当时一名新入学的学生因为穿着粉色的上衣而被霸凌者称为同性恋并遭到威胁。其他两名学生听到消息后,在网上发布消息呼吁同学穿上粉色的衣服,对被霸凌者表示声援,得到了很大支持。

这项活动后来逐渐传到加拿大其他地方和其他国家。2009年,新西兰也开始举行"粉色衬衫日",并不断得到更多关注。

相关支持渠道

  • 亚裔家庭服务中心(AFS)0800 862 342
  • Youthline:0800 376 633,免费短信234
  • 1737:致电或发短信至1737
  • Lifeline:0800 543 354或发送信息至 '4357' (HELP)
  • What's Up: 0800 942 8787 (0800 WHATSUP): www.whatsup.co.nz
  • Samaritans:0800 726 666
  • Suicide Crisis Helpline:0508 828 865 (0508 TAUTOKO)

更多相关支持,可登录新西兰"粉红衬衫日"网站查看。

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Noah为化名,且隐去了学校名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