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z中文 / Rnz中文 精选新闻

“学完就忘”,华裔家庭发愁孩子中文学习,学者认为应“因材施教”

08:03 am on 23 September 2024

Sharon Liu的儿子从小学习书法。 Photo: Supplied

9月22日至28日,是2024年的新西兰中文周(New Zealand Chinese Language Week)。一些新西兰的华裔家庭表示,对孩子的中文学习很发愁。

Sharon Chen住在奥克兰北岸,家里有一个7岁的女儿。

她表示,孩子已经跟随线上中文课程学习中文近4年,但"学了用不上,学完就忘记"却成为孩子中文学习的现状。

Chen表示,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后,英语自然成为女儿日常沟通的主要用语,但中文却停留在学了但用不上的程度。

"中文拼音和文字是两个不同(体系)。中文字比较难,平时又用不上,基本上学完几个星期就全忘光了。"她说。

Chen表示,她现在要求女儿先学会汉语拼音,然后通过阅读中文书籍来学习汉字。

她表示,女儿学了四年中文后能听懂中文,也能用中文进行基本的交流。但因为女儿生活在英语国家,她已经不强求女儿必须会读写中文字。

"要真的让孩子会读、会写,好像没有太大意义,毕竟她还是在新西兰生活,(中文)都用不上。"

Sharon Chen鼓励女儿通过阅读带拼音的中文故事学习中文。 Photo: Supplied

Sharon Liu是另一位坚持让孩子学中文的母亲。

如今,19岁的儿子已经在海外读大学,但想起儿子在新西兰学中文经历,可谓是历历在目。

在新西兰出生的孩子母语是英语,中文是第二语言,学中文面临诸多挑战,Liu对此也深有体会。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其实是很容易教他(中文),"她说。 "但是,一旦(孩子)到了幼儿园以后,(说中文)就这个事就变得有困难了。因为他接触了英文后,你会发现他在家里越来越多地会跟你讲英文。"

Liu表示,为了让儿子坚持说中文,除了每周把孩子送中文班学习,家里还制定了不成文的规定--在家必须说中文。

她表示,儿子的父亲甚至 "假装不会说英文",来鼓励孩子在家坚持说中文。

Liu表示,他们坚持要儿子学中文的原因,一是因为孩子是华裔,这是孩子血脉里无法割断的一部分;其次,她认为孩子能够说中文,也多了一个工具,在未来会有机会与中国相关的事务打交道;而更深层次,她认为,因为自己与先生母语都不是英文,孩子会说中文,才有可能有更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Sharon Liu鼓励儿子阅读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Photo: Supplied

Liu表示,她也希望孩子通过中文的学习,能更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作为华裔,你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文化吧,"她说。"不能说成了一个'香蕉人',表面你长的是一个中国人的模样,可是你对中国一无所知, 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一点都不了解。我们也不希望(孩子)这样。"

Liu表示,海外华裔孩子学中文是一个非常挑战的过程,她和儿子也都曾有过要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她也建议华裔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学习中文的过程更加有趣。

Connie Kum是纽西兰华联总会(New Zealand Chinese Association)粤语音乐学校(NZCA Cantonese Music School)的校长,对于海外华裔孩子的中文学习,她有切身体验,也深有感触。

Kum出生在华裔家庭,她的母语是英语,但中文一直是连接家里几代人的"桥梁"。

她表示,学中文的初衷包含是为了方便与家里说中文的老一辈沟通,但随着家族里长者的离世,中文也逐渐从家庭的沟通语言中"消失"。

Kum在新西兰出生,她表示,上世纪40年代,新西兰还没有如今规模的语言学校和中文老师,她当时主要是通过参加教会学校的周末班来学习中文。有了自己的孩子后,Kum也送孩子们去学习中文。

"他们大概从6岁开始,学到10岁、12岁,然后他们就不再继续学了," 她说。"他们能说一点中文,但他们已经忘了如何写中文……但他们认识足够多的中文,可以和他们的祖父母用中文进行对话,能听懂祖父母在说什么。"

"当祖父母去世后,我的父母和婆婆去世后,家里没有中文(交流)了,他们失去了(中文语言环境)。"

为了让更多出生在海外的华裔孩子学习中文, Kum在2005年创立了一家只教授孩子粤语的语言学校。学校目前有大约28名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新西兰出生的华裔。

纽西兰华联总会粤语音乐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新西兰出生的华裔。 Photo: Supplied

她表示,通过语言学习,让年轻一代与中国传统连接非常重要。此外,中文的学习也帮助年轻的新西兰华裔,对自己的身份有更清晰的认知。

"学校四分之三的孩子父母有一方是欧裔,"她说。 "他们试图保留中国人的那一部分,教授孩子中国文化,这样,孩子们在与一群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不会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可能会混淆自己的身份。"

Kum表示,学校之所以只教授粤语,是因为粤语是新西兰早期华人定居者的传统语言。

"粤语,是新西兰华人的传统语言,"她说。 "许多年轻一代的父母和祖父母来自香港或广州,他们的传统语言是粤语……这是我们推出课程的初衷。"

Kum表示,为了让在新西兰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学习中文,学校特意将音乐加入到语言的学习中。此外,学校也会把中国节日、民俗加入到语言学习中,让孩子对中国文化有更好了解。

她表示,孩子的家长们也都非常乐意孩子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家长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对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

奥克兰大学中文项目的负责人Danping Wang。 Photo: Supplied

Danping Wang博士是奥克兰大学中文项目的负责人和高级讲师,拥有近2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

她表示,中文教育对于在新西兰促进多语言(multilingualism)以及加强新中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她认为目前新西兰的中文教学,缺乏有效的学习资料和教学方法。

"对于生活在当代新西兰的华裔孩子来说,中文学习通常被认为缺乏乐趣、吸引力,有时候甚至是不相关的," Wang表示,"学生们通常感到他们的中文课是存在于另一个平行宇宙,一个与他们日常生活脱节的独立空间。"

Wang表示,在社区中,中文会被当做第一语言来教授,重点还放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教学方法。许多教学材料也是从中国引入,由中国本土学者编写,而不是根据新西兰多语言学习的华裔孩子的社交、学术现状量身定制。

她认为,华社可以与大学合作,开发和发布一些适合本地孩子学习,真正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学习资料。

"社区语言教学通常侧重于祖国主题,而不是与孩子学校、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 她说。"与其依靠基于道德的课程,不如给孩子一些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交流)时候使用中文,这会更有效。"

"很多时候,孩子们会被要求背诗歌,或练习写汉字,而没有更深度的参与感,"她说。 "如果学习中文成为一种负担,他们会最终失去兴趣。"

Wang还建议,拥有多语种的家庭,应该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就建立一套家庭语言规则。由父母来决定哪一种语言是孩子的"第一语言"。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重点应该是 '母语优先'原则,允许孩子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发展认知能力、自由表达想法," 她说。 "虽然父母希望教授孩子他们所有的方言、语言,但他们可能不总是能意识到这对于语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希望孩子能充分掌握多种语言,可能会带来混淆,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

Wang表示,新西兰华社与本地学校合作,建立双语项目是一种有用的解决方案。

新西兰以琳高中中文部负责人Karen Liu。 Photo: Supplied

新西兰以琳高中(Elim Christian College)中文部负责人Karen Liu表示,通过2014年政府的学校亚洲学习计划(Asian Language Learning in Schools programme,简称ALLiS)的支持,以琳高中在校内开设了中文课,包含在NCEA国家教育成就证书中,作为学校的选修课向所有族裔的学生开放。目前,中文课大概有50名学生,包括9年级到13年级的学生。

Liu表示,学校的中文课面对的群体包括第一语言不是中文的学生,所以中文课的教材也选择了英国编制的中文教材。

"传统式(中文课程)扎根很深,但趣味性较少,对于本地孩子来说,没有趣味性,他们学习的动机就不强," Liu表示。"所以挑选教材要挑选适合(本地人)的。"

Liu表示,为了鼓励更多孩子学中文,以琳高中曾尝试过一年的时间里,全校9年级的学生必修中文课,通过"尝试",对中文到底是怎样一门语言有了初步了解,随后10年级以上选修中文课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

Liu表示,对于学生来说,学中文不仅仅是学语言,更是学文化。学校也为此为高中生提供了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

Liu表示,虽然新西兰的主要沟通语言为英语,但她依然鼓励更多孩子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文化。

"很多家庭觉得孩子只要会说中文就好,我个人觉得要让他们看到文化后面的,让你觉得欣赏的地方,"她说。

"当我们不欣赏我们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自信告诉别人,我是华人,"她说。"让我们华人的孩子在海外立足,能很自豪地说'我是华人',是我们自己对我们文化的肯定。"